课程负责人

课程负责人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课程负责人


张宏方,男,出生于
19622月,在医学技术学院病原微生物及检验学教研室工作,现任病原微生物及检验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微生物与免疫学教授。2007年被遴选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培养对象,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系访学一年,现兼任陕西省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咸阳市药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协会会员,《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编委会常务编委等职。

1984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药学系,1995年7月陕西中医学院中药药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医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药理学家李石蓝教授),在咸阳市中心医院医技科从事医技工作二年后,调入陕西中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教研室师从马振亚教授,开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至今。

在教学方面,系统讲授5门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1门选修课程,创造性地把渗透能力素质教学方法运用于《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课程教学中,从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进行创新性改革,提出快乐趣味案例探究教学法,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进行培养。将最新微生物发展、快乐趣味案例、文化多元化理念引入课堂。即一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最好具体的体现,对传统教学观念的突破,以创新的教育思维模式引导教学方法变革,依据《医学微生物学》的模块特点,运用灵活的方法实施教学,采用针对性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与CBS(Case-Based Study  案例式学习)教学、双语教学、知识思维树课堂复习总结、开增与之相关的选修课程、课堂渗透愉悦式案例与故事教学等教学方法,将抽象枯燥难理解的、繁杂的知识点具体简单化而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使教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逐渐向以学生主动学为主导线,真正的达到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导引下,构建 “以教引导—以学为主—做于实践的一体化”的一流教学方法。引入“人性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娱乐性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需求,教学效果得到督导员和同行的肯定。

近三年来,授课总学时达到1350学时,年均学时达到450学时,学生课评的满意度高,评价等级均为优秀。先后指导的5名青年教师均已成为学习先锋,工作骨干,教学能手;负责指导的6名硕士研究生学习刻苦,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以及撰写学术研究论文。先后发表《渗透愉悦式教学法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体会与探索》等教学研究论文8篇;主持设计和制作的微生物与免疫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得陕西中医学院第二届教学课件比赛三等奖,2013年荣获陕西中医学院首届双语教学授课比赛三等奖。

在学科建设方面,积极参与专业学科建设,尽心尽力,推动学科发展。围绕微生物与免疫学理论学科建设,针对该门课程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和专业课课程理论新问题展开研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特别是在04年教研室和实验室的整体搬迁工作中做出了较大贡献。完善修订了各专业的教学大纲、教案,构建了本学科的电子图书库、电子题库、电子教案、电子多媒体等教学文件,为本专业学科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和发展前瞻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参编“微生物与免疫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及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0余部,主编2部,副主编4部,编委3部,担任多个相关学科研究协会的委员,曾担任中华医学会陕西医学分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协会委员,陕西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主编了《不孕不育与免疫》和《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学习指导》,《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任编委与副主编,均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在自我知识更新方面,加强多种形式进修培训,刻苦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坚持通过参加专业学习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和学术会议交流来不断提高自己。04年参加了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基础所全国细胞培养新技术高级班的学习,2005年被遴选为中西结合免疫学专业硕士生导师,2007年被遴选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培养对象,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系访学,完善了知识结构,夯实了业务理论基础,英语水平明显提高,计算机使用非常娴熟。提升了业务综合素质,科学研究能力显著提高。

在高校工作以来,本人06、08年度分别被学院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度获陕西中医学院评估先进个人奖。撰写的学术论文先后获得咸阳市政府2007年第三届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2009年荣获咸阳市第四届优秀学术论文优秀奖1项,2009年度获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0年度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2014、9荣获陕西中医学院2012-2013及2013-2014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14年12月31日其教改论文《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讨》获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优秀奖。所领导的教研室被学院评为“规范化教研室”,在04-05、05-06学年度被评为学院“教书育人”先进集体,教研室亦被评为医技系“评建工作”先进集体。

在科研学术方面,具有独立开拓、主持科研课题的能力,围绕中药对肿瘤的免疫调节及其对分子信号转导的干预问题展开研究。首次提出机体“免疫监视—抑瘤—平衡系统”理论假设,形成了"中药对肿瘤的免疫调节及其对分子信号转导的干预"这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此理论的提出,受到“中华医学优秀成果评审组委会”的高度评价,被评审为中华医学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2010年度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它诠释中医扶正祛邪理论与现代免疫调节间的全新内涵。揭示调衡方扶正抑瘤免疫调节的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肿瘤开辟了一条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新途径,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围绕中医基础理论与免疫的关系展开研究。本课题方向从中医藏像理论为出发点,研究了胸膜间皮细胞与免疫系统的关系。从新的角度对中医藏像学说理论与细胞生物技术进行更深层的交叉研究,以证明胸膜可能与人体免疫功能相关的假设,亦可为解释肺气的形态功能实质提供新的依据,为本项目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主持及参与科研课题17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科研课题10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地厅级课题8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独著),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登载在专业核心期刊13篇,登载在CSCD刊物3篇,发表有较高质量和一定创见性的学术论文10篇。

教学情况

近三年本课程讲述情况:

2015年度:《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卫生微生物学》等

450学时   489人

2016年度:《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病原生物学》等

430学时   550人

2017年度:《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体寄生虫学》等

458学时   920人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理论与实验):

2013年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09医检1、2班                113人    4学时/周

《医用微生物学》11级临床1-6班及12护本 3-4班       523人   4学时/周

《人体寄生虫学》  11级临床1-6班 400人   2学时/周

2014年度:《医学微生物学》 12级临床医学本科1-3班        240人  4学时/周

《寄生虫学》12临床7、8班与12预防1、2班           159人  2学时/周

《医学微生物学、微免》12检验1、2及13中医本4-6 班  363人  4学时/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10级医检1、2班                      123人    4学时/周

《不孕不育与免疫》 选修课                          86人   6学时/周

2015年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医检1101-02班           126人   6学时/周

《医学微生物学》13医检与预防1、2班 及14护理1-3班     365人   4学时/周

《人体寄生虫学》13临床1-3班                        240人   2学时/周

《卫生微生物学》12级预防医学本科1-2班             132人    4学时/周

《不孕不育与免疫》 选修课                           202人    6学时/周

2016年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医检120102班 126人  6学时/周

《医用微生物学》14临床1-3班 及预防1、2班          268人   4学时/周

《医学微生物学》 15护理1、2班                           113人    4学时/周

《病原微生物学及免疫》14级中医临床卓越01            40人   4学时/周

2017年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医检140102班 108人    6学时/周

《医用微生物学》15级预防1、2班及检验1-2班        246人   4学时/周

《医用微生物学》    15级临床1-3班                 131人   4学时/周

《病原微生物学及免疫》中医卓越1501班               40人   4学时/周

以上课程均与本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共同完成。

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招收硕士研究生7名,毕业硕士生4名,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审阅和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9篇,审阅和指导本科生论文50余篇。

主持及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陕西省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陕教高〔2013〕49号},2014-2016年,第一位(课程负责人)

⑵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网上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开发与应用研究,陕西中医学院,2013-2015年,第二位

⑶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网上学习资源库的建设开发与应用研究,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014.1-2016.12, 第三位参加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第一作者,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3):1891-1893.

开设《不孕不育与免疫》选修课的教学体会[J]. 第一作者,教育教学论坛,2016,52(12):204-205.

⑶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讨,第一作者,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2):922-923

⑷微生物学及免疫基础课堂教学问卷调查分析与研究,第一作者,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9(9):866-869

⑸浅谈教学与科研结合的优势互动,第一作者,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3):10-11.

⑹渗透能力与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第一作者,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3):23-24.

⑺渗透愉悦式教学法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体会与探索,第一作者,科学时代,2008.23: 46、66

获得的教学奖励/表彰情况:

⑴《微生物学及免疫基础课程渗透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研究》(第一完成人) 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

⑵病原微生物及检验学教研室被陕西中医学院评为“规范化教研室”(陕中院办字2006第47号)

⑶病原微生物及检验学教研室在04-05、05-06学年度被陕西中医学院评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

⑷张宏方同志被陕西中医学院授予“08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⑸张宏方同志荣获陕西中医学院2013年首届双语教学授课比赛三等奖

⑹2014、9荣获陕西中医学院2012-2013及2013-2014年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2014年12月31日张宏方教改论文《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讨》获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中医药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优秀奖。

主编的省部级规划教材及著作:

⑴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指导,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副主编

⑵不孕不育与免疫,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8,主编

⑶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学习指导,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10,主编

⑷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编委,十二五规划教材

⑸人体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2012,副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

⑹《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15年1月第三版,主编

⑺ 《微生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年1月第二 版,编委。

⑻《病原生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2月第一版,编委。

⑼《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8月第四版,编委。

⑽《疾病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8月第2版,编委。

⑾人体寄生虫学,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6年11月. 第二版,副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

⑿《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7月第三版,编委。十三五规划教材。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⑴调调衡方对荷瘤体免疫调节与扶正祛邪的相关研究,陕西省科技厅,2014JM4202,2014.5~2015.12,主持人

⑵调衡方对Lewis肺癌细胞分子信号转导机制的实验研究,陕西省教育厅,2010JK519,2011.1~2013.12, 主持人

⑶调衡方多方位调节荷瘤机体细胞免疫与扶正祛邪的相关研究,陕西省中医管理局,13-JC022,2013.6~2016.6,主持人

⑷调衡方多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肿瘤疫苗对荷瘤小鼠免疫治疗效应的研究, 陕西省中医管理局,JCPT002,2017.11~2019.11,主持人

发表的学术论文:

⑴调衡方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调节的实验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18):1689-1692第一作者

⑵调衡方抗荷瘤小鼠Lewis肺癌癌转移的实验研究,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2(5):108~112. 第一作者

调衡方对S180荷瘤小鼠腹水癌细胞的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河北中医,2010,32(8):1230-1232. 第一作者

JAK激酶抑制剂AG490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2):154-158. 第一作者

调衡方对Lewis 肺癌细胞增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16-19. 第一作者

⑹调衡方多糖增强体外培养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6,32(1):63-66.

⑺试论肿瘤微环境对中医“癌毒”学说的认知意义[J]. 现代中医药,2016,35(1):47-49.

获得的学术表彰奖励:

《中药对荷瘤机体“免疫监视—抑瘤—平衡系统”的影响》,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0年,陕西省教育厅,第一完成人。

⑵《中药调衡方对S180与H22荷瘤小鼠TNF与LAK细胞活性的影响》,阳市人民政府2007年第三界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咸阳市人民政府,第一完成人。